下方文章已經取得林子淵學長的同意公開在阿原的網頁。
林學長已經有生化碩士學歷,讀保營系,就是希望考營養師。祝福他,也祝所有人一切順利
---------------
小弟一點淺見:
個人看法這兩個議題
大學是因為70時代潮流底下孕育而生的,所以當時的潮流是大學出來起薪高也好找工作。
事實上到現在在台灣很多公司老闆還是有這種思維。(看重文憑)
只能說大學是個門票,
試想一件事情,當你要應徵一個工作的時候,你如何向主管證明你的程度。
最直接的就是學位,
我是經歷過高中聯考當時高中[700分年代的人(國文200分,英文140、數學....total總分700分
我還是美術班,還要相關術科700分,總分1400分
我是國立編譯館最後一屆聯考的學生
當時分發是要去一個超大禮堂,按照你的排名順序一個一個撕榜單
當下只有3-5秒就決定了你的一生
改課綱之後
後來衍生出要懂得包裝自己,或是有點類似說話的技術。(其實在我現在看來跟詐騙集團無異)
確實學校有點變成學店
懂得包裝自己並利用自身優勢進入更高的學殿,在我的看法是ok
畢竟每個人都有理想抱負
但經過藥廠RD、外商、醫院宮做洗禮之後
尤其是當自己當上小主管面試,有好幾個中央大學博士、頂大都說會做實驗。
可是錄取之後什麼都不會,擺爛,博士畢業出來不會寫科技部計畫一堆
當時我的看法就有很大的轉變,
不斷增加自己的硬實力才是王道,因為隨時間流逝,很容易就被看破手腳了
大學我不覺得是耗費時間
大學、研究所我遇到的優秀老師同學,出社會都是很棒的資源
有時候看到別人做事的方法就會想想自己做法有什麼異同,是否可以優化?
這些跟讀大學是否一場騙局沒有必然相關
我大二就把畢業的東西做完了
當時大學老師還跟我說你可以去其他科系學更多東西,你可以不用來上課沒關係
我當時在高雄大學也就順便修了化學、生化、中醫相關
大四畢業直接考上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和屏東師範應用化學暨生命科學研究所(雖然現在應該都改名了)
而且我是通過筆試和口試兩關
其實我是遇到優秀的人鼓勵我多跨領域
大學研究所有很多很優秀的人和老師,不知不覺你會成長很多
即便我創了公司準備往生技產品、保健食品方向、臨床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等等
到現在還是跟我研究所老闆聯絡
發臨床論文期刊、產學合作。
當然我不否認我回學校是為了要拿營養師資格考
因為隨著法令的更改
本來只要20學分搞到要營養系畢業也真的是很慘
不過也是沒辦法
或許這就是人生(哈)